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赛德克·巴莱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赛德克·巴莱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电影《赛德克·巴莱》的主角莫那,最后的结局如何?
莫那死了,是自杀。最后猎人找到了莫那的尸体,电影分上下两集,结局在第二集(彩虹桥)
故事最后,日军使用飞机投掷路易氏毒气弹,演变成原住民以猎枪、番刀、木棍等原始武器,对抗飞机、大炮的局势。经过近一个月的激烈对峙,抗日族人死伤惨重;赛德克妇女此时也为了使自己孩子、丈夫无后顾之忧,于是纷纷先行上吊自缢;残存的男人们则在脸孔纹面,以赛德克记号,誓死抵抗、宁死不屈。
抗日战士反攻被日军占领的马赫坡,巴索·莫那、巴万·那威、乌布斯等战死,帮助日军作战的铁木瓦历斯也被抗日的原住民杀死。原本发誓要一天拿下雾社的镰田弥彦,至此也不得不衷心佩服原住民的骁勇善战。马红·莫那被日本医生救起,又被派去劝降达多·莫那。
达多·莫那拒绝投降,在赋予马红·莫那延续家族的使命后上吊自尽,莫那·鲁道在家人死后亦于森林里饮弹自尽。至此,原住民抗日行动正式告败。四年后,一名原住民猎人发现莫那·鲁道的尸体,同时看见战死的原住民英灵昂首阔步走过彩虹桥。
赛德克巴莱是什么意思?
赛德克巴莱是泰雅族语,意思是"真正的人"或"勇敢的人"。泰雅族是台湾原住民族之一,成员约有7万人,主要分布在台湾中部以及东海岸地区。赛德克巴莱一词曾被用来指代泰雅族的男子,尤其是那些证明自己勇敢并为部落争光的青年男子。
而在2011年,一部由台湾导演魏德圣执导的电影《赛德克·巴莱》大火,讲述了泰雅族抵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,影片名字也来源于泰雅族语中的"赛德克巴莱"一词。该电影以丰富的史实、极具震撼性的场面以及优秀的演员阵容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。
赛德克是台湾的一个赛德克族,巴莱的意思是真正的,真实的。在这部赛德克巴莱电影中可以理解成英雄。一个真正的赛德克英雄带领族人抗日的故事,建议你看一下这部电影,很好看的。
赛德克巴莱结局?
结局很悲壮,雾社事件后,日军发起围剿,土著面对正规军的围剿,族人里女人男人分开自杀,族长一人独自进山打游戏,剩下的族群遗孤被日军俘虏,莫纳鲁道的尸体在几年后被发现,日本人当作战利品运回日本,后来交还台湾,而后失踪。
赛德克.巴莱是什么意思?
“赛德克·巴莱”是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的语言,其中“赛德克”意为“人”,“巴莱”意为“真的、真正的”,因此“赛德克·巴莱”的准确含义为“真正的人”。此外,“赛德克·巴莱”也是一部电影的名称,讲述了1930年雾社事件中赛德克族马赫坡头目莫那·鲁道率领德克达亚群各部落(赛德克族因语言差异而从泰雅族分出正名为赛德克族)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 。
《赛德克·巴莱》在台湾的票房好吗?台湾人认可这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吗?
《赛德克巴莱》,是台湾电影史上,第一部本土制作大片,也是最后一部本土大片,因此它是台湾电影史上唯一一部大片。
《赛德克巴莱》上下2部合计在台湾取得约8亿票房(新台币,下同),人民币和新台币汇率近年来一直稳定在4.5-5之间,也就是说,《赛德克巴莱》票房相当于人民币1.7亿左右。
咱们说说这部电影的创作背景。
历史上,台湾电影一直不成气候,除了侯孝贤、杨德昌等导演拍的文艺片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,台湾的商业片一直没有发展起来。
这是因为台湾电影市场太小,池子太小没法养大鱼。在8、90年代,台湾市场一直是香港电影的天下。当时香港电影在台湾取得的票房甚至高于香港本地。所以台湾市场(也包括东南亚等地)养活了香港电影人,但是却没有培育出自己的商业电影。台湾电影人也都是去香港发展,比如吴宇森就是台湾人,演员方面舒淇啊,王杰啊,周杰伦啊,......都是去香港发展,台湾本土电影根本就不行。
90年代末期,香港电影也不行了,好莱坞大片一统天下,自那时起一直到现在,无论是香港还是台湾,每年票房最高电影都是好莱坞大片。
以2017年来看台湾地区电影票房情况是,全年电影票房约100亿新台币(大概相当于人民币22亿不到),好莱坞大片占了四分之三,台湾本土电影加大陆电影一共只有7亿新台币。
其中大陆电影要想在台湾省上映,还必须抽签,所以票房也都很少。
这些年台湾电影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况。
但是面对这种情况,有一些台湾电影人还是想做出一些优秀本土电影,魏德圣就是其中佼佼者。
魏德圣很早就想拍一部反映台湾原住民精神的电影,就是这个《赛德克巴莱》,据说筹备了12年。
2003年魏德圣拍了一个5分钟的短片,算是个概念片,然后拿着这个电影项目找那些电影公司老板要投资,对方都一口回绝,你这电影预算吓死人,拍了肯定亏本。据说拍摄成本要2、3亿新台币,大家想想,当时台湾电影票房连达到1亿新台币的都很少,老板们怎么敢投资呢?
魏德圣只好等。
2008年魏德圣拍了个小成本的电影《海角七号》,火了,最终票房5亿新台币,到现在为止依然是台湾本土电影票房冠军。
这部电影让魏德圣大赚了一笔,于是魏德圣把赚来的钱,全部投进去拍《赛德克巴莱》。当时魏德圣盯着票房总冠军导演的名头,老板们也都舍得投资,于是《赛德克巴莱》终于可以拍摄了。
这部电影绝对是大制作,光是群众演员就动用了上万人次,各种战争动作戏份制作都非常精良。
最终2011年在台湾上映,上下2部合计票房约8亿新台币。
但是还是亏本了。因为这部电影计划投资5亿新台币,后来超支到7亿,搞得很多演员都是欠着薪水在拍戏。后来魏德圣没办法找几个大牌明星借钱,据说周杰伦借了几千万新台币。
票房8亿的话,片方分账票房只有4亿不到。
这部电影2012年在大陆上映,因为网上已经有高清版本流出,加上当年电影市场还不像今天这么火爆,最终票房只有1600万人民币(不到1亿新台币)。加上其它音像版权,这部电影最终亏了大概2亿新台币的样子。
魏德圣也因为这次严重亏损,后来基本上没有再拍电影。
但不能说《赛德克巴莱》票房不好,实际上当年上映时候,很多台湾人都呼吁更多人去电影院支持。因为这是真正的本土史诗大制作电影。只能说台湾电影市场太小了,实在无法撑起这么大的投资。
大家看,这是台湾电影史上本土片票房情况
《赛德克巴莱》2部都排进前十名,不能算不好。
李安的大制作《色戒》也只有2.8亿而已。
我们熟悉的《我的少女时代》和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分别是3.4亿和4,1亿。
要说起台湾人对这部电影的看法。其实当年这部电影在台湾还是引发了轰动效应。
关于这段历史,可能说起来比较复杂。不过这部电影既然吸引了这么多人去电影院看,自然也会有大量相关讨论。
至于他们到底如何讨论,现在也很难搞清楚了。
算了这个话题就不多说了。
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,在相当长的时期内,再也不可能拍出像《赛德克巴莱》这样的电影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赛德克·巴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赛德克·巴莱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